紡織布料抗菌測試介紹
紡織布料抗菌測試簡介
前言
紡織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美國已實現衛生整理紡織品的工業化生產,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紡織品進入了比較快的發展階段。而我國這方面的研究還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咕徔椘吩趪H市場上一出現便風靡全球,現已形成每年幾百億美元的巨額銷售量。在日本,80%以上的襪子、內衣等都為抗菌紡織品,其在抗菌加工產品領域中的市場占有率還在繼續擴大。
然而,對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定,由于各國的標準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國家的客戶要求的產品檢測方法和適用標準不一致,致使生產廠家無所適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抗菌產品的國際貿易。
測試介紹
抗菌紡織品的最首要的功能指標是抗菌性。測驗抗菌性時,需求培養基濃度、溫濕度、pH值及實驗時刻與穿衣條件相一致,實驗儀器應為微生物實驗常用儀器,且對任何形狀的紡織資料都能測驗??咕缘臏y驗辦法中,開展較早的是日本和美國,最有代表性且應用較廣的是美國的AATCC實驗法100和日本的工業規范。國內運用較多的評估辦法一般都是參照AAT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國紡織染色家和化學家協會)規范和日本JAFET(日本纖維制品新功能協議會)同意的”SEK”象征認證規范的辦法。中國于1992年公布了紡織行業規范FZ/T01021-1992《織物抗菌功能實驗辦法》,1996年公布了國家規范GB15979-2002《一次性運用衛生用品衛生規范》??墒强咕δ茉u估的辦法和規范還遠末作到體系、一致、規范,尤其是抗菌紡織品的功能評估和商品規范在中國還有許多問題不明確,只能做到簡略的定性檢查。
測試菌種介紹
包含細菌和真菌。在細菌中首要用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葡球菌、無窮芽胞桿菌、枯草桿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在真菌中首要用霉菌(黑曲霉、黃曲霉、變色曲霉、桔青霉、綠色木霉、球毛殼霉、宛氏擬青霉、臘葉芽枝霉)和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癬菌、紫色癬菌、鐵銹色小抱子菌、袍子絲菌、白色念珠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無芽胞細菌中抵抗力最強的致病菌,可作為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無窮芽胞桿菌是芽胞類細菌中多見的致病菌;枯草桿菌易構成芽胞,抵抗力強,可作為芽胞菌的代表。大腸桿菌散布適當廣泛,巳作為一般的革蘭氏陰性菌的代表性菌種用于各種實驗。黃曲霉、球毛殼霉作為規則的防霉實驗用菌種,已列入中國國家規范(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挑選的霉菌,則是腐蝕紡織品或高分子資料的多見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體肌膚粘膜多見的條件致病性真菌,對藥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活像細菌而不是細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活像細菌的菌落,易于計數觀察,常作為真菌的代表。
因而,為查核抗菌紡織品是不是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較合理的挑選是按必定的比例,將有代表性的菌種配成混合菌種用于檢查。當前大多數抗菌商品的抗菌功能,通常僅挑選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別作為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實際上僅用這二種菌來代表織物的抗菌功能是遠遠不夠的。
抗菌_防霉資訊
TAG:   紡織抗菌測試
- 上一條抗菌劑三大分類特點及說明
- 下一條納米銀抗菌劑市場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