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抗菌防霉工藝
一般的紡織品對菌體沒有抑制和滅殺作用,常被認為是滋養微生物的良好媒介。在合適的溫度、濕度以及相應養分下,微生物能夠迅速生長并繁殖,而多孔性紡織品極易吸收人體汗腺和脾腺分泌的排泄物,恰好為微生物提供了所需的養分,因而某種程度上,紡織品可以說是微生物的支持者。
微生物在紡織品上的生長引起的主要問題是衛生和對織物的損壞。會使織物產生污點和褪色 (如窗簾和帳篷上的霉斑);或通過織物本身的降解 (某些細菌靠紡織品上的整理劑生存,某些真菌食用棉或膠乳 ) ,而引起織物的損壞。此外,微生物分解人體分泌物所產生的氨等異味物質,給人體造成了極大地不適感。因此,對織物進行抗菌整理非常必要。
抗菌織物的加工方法
目前抗菌織物主要由兩種方法制得:直接采用抗菌纖維制成各類織物和將織物用抗菌整理加工以獲得抗菌性能。比較而言,前者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性好,但技術含量高,難度大,抗菌纖維的生產較為不易,對抗菌劑要求高;而后者加工處理較為簡單,但生產三廢多,其耐洗性及抗菌效果持久性較差。
1抗菌纖維
可采用物理改性、化學改性、復合紡絲及把抗菌劑添加到紡絲液中紡出纖維的方法制取抗菌纖維。
物理改性技術 使抗菌劑滲入纖維表面較深部位。如開發表面粗糙化和微孔化的纖維,在后整理時有利于抗菌劑滲入纖維表層以下。還可以在紡絲過程中把抗菌劑添加到紡絲油劑中,在纖維的冷凝收縮和牽伸收縮時能包容在表層以下的部位。
化學改性技術 將抗菌基團接枝到纖維表面的反應基上。對于不具備反應基的物質要引入反應基,使纖維具備化學改性的條件。
紡絲液中添加抗菌劑 這是開發抗菌纖維的主要手段。一般采用無機抗菌劑多用熔融紡絲法,采用有機抗菌劑多用溶液紡絲法。
復合紡絲 對于芯鞘纖維,抗菌劑可以只添加到鞘層中,這不僅節省原料,而且有利于保持纖維的基本性能。對于并列纖維,添有抗菌劑的聚合物可以作為并列的一個成分。
2后整理加工法
一、浸軋法將織物用抗菌劑溶液浸軋,當焙烘時或用其他方法蒸發時,纖維上形成一層不溶物或微溶物;或將抗菌劑與樹脂混合配成乳液,放入織物充分浸漬,再通過軋、烘,使含有抗菌劑的樹脂附著于織物表面。如以烷基或烷基酚聚乙烯醚為乳化劑,氯化石蠟為助劑對氯代二苯醚類抗菌物質進行乳化制成的抗菌整理劑就屬此類。常用的抗菌整理劑還包括有機硅季胺鹽類、雙胍類有機含氮化合物,季胺鹽系加交聯劑以及二苯醚類、呋喃藥類、磺胺藥類、咪唑系及噻唑系雜環抗菌藥物加交聯劑所組成的抗菌整理劑等。
二、浸漬法將織物用抗菌劑溶液浸漬一定時間后,脫水烘干、烘焙處理得抗菌織物。這種方法要求抗菌劑與纖維有較強的吸附力,抗菌劑在較低的濃度即能被織物吸凈。常用抗菌劑包括有機硅季胺鹽系及雙胍類有機含氮化合物等。
抗菌_防霉資訊
- 上一條無機抗菌劑種類說明及抗菌機理
- 下一條木材除霉劑的特點